一分公司滦州粮库项目“师带徒”打通青年成长“快车道”
一分公司滦州粮库项目“师带徒”打通青年成长“快车道”
为更好地促进青年职工快速成长,帮助青年职工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,近日,一分公司滦州粮库项目开展“师带徒”活动,新老职工互帮互助,助力青年职工走上成长“快车道”,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。
推开项目部那扇刷着蓝漆的铁门,风里裹着凛冽的寒冬气息扑面而来,还混着淡淡的砂石味。这气息不同于办公室打印机油墨的味道,而是带着鲜活的“生长感”。眼前的工地哪是图纸上规整的线条能概括的,分明是一幅正在动态生长的立体画卷。“小顾去现场吗?跟着我走,咱们去熟悉下现场。”师父尤明明,带着爽朗的笑意说道。
“顾韵菡同志,上班不到半年时间,你进步挺快的。作为年轻人,表现很好,要再接再厉,争取成为你这个岗位的行家里手。”项目经理李从杰在谈心谈话时鼓励道。
“我能有这么大的进步,要感谢单位的“师带徒”机制,以及我的师父尤明明,他教给我好多书本上、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,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”。
像这样的“师徒”有很多,项目部“师徒”之间签订《师徒协议书》以及对“徒弟”进行月度考核,时刻关注“徒弟”的成长进步。
粮库项目工地,工人们身着安全服,头戴安全帽,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、熟悉图纸。管理人员对着每一处细节,与工人反复确认,要求严格对照施工规范执行,不容半分偏差。 一位师父反复地强调着:“这粮库是存粮食的,咱们手里的活紧一分,粮食储存就多一分安全。”作为预算人员,手中的计算器、笔下的工程量清单,看似只与成本相关,实则牵动着工程质量与民生需求。此刻,办公室里反复核对的清单条目,仿佛化作了工地里实实在在的钢架、墙体与地面,预算工作不是孤立的计算,而是要站在项目全周期视角,在成本控制与质量保障间找到平衡,为项目顺利落地保驾护航。
项目部通过及时解决师徒结对中存在的问题,提炼发现师徒结对中好的工作方法,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组织保证。下一步,项目部将通过“传”送知识、“帮”助成长、“带”出骨干,激励更多老职工,老同事关心并帮助新职工成长进步,为公司培养更多人才,提供更为有利的人才保障。(顾韵菡)


